本色当行是什么意思(本色当行)

导读 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本色当行是什么意思,本色当行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本色当行”并非专属于...

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本色当行是什么意思,本色当行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本色当行”并非专属于戏剧美学,却因戏剧审美而成为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关键词;明代曲论家多用此语,各自基于不同的历史境遇,针对不同的曲界问题,基本形成了戏剧审美中关于“本色当行”的诸多观点;清代、近代曲学家们多承明代衣钵,终使“本色当行”成为曲学理论中使用范围最广、也最为流行的术语之一。

2、 整体而言,明代曲学家奠定和拓展了“本色当行”的审美基调与审美内涵,争论亦最多,然因固执于文体等偏见和“身在其中”的局限,尚未能全面、真正地把握“本色当行”之理论价值。

3、唯有联系清代、近代戏剧审美,将其置于中国古代戏剧美学的历史坐标中,才能真正妥帖地理解戏剧审美中“本色当行”的深刻意蕴。

4、就用于戏剧美学理论而言,“本色”早于“当行”,二词指涉和内涵有时相同相近,然又常显殊异,因人而辨,因时而别。

5、“本色”乃戏剧本体性特征,既通过戏剧案头之本的语言、情感、形象等彰显而出,又通过舞台表演体现出来;“当行”则更侧重指舞台表演的要求。

6、 “本色当行”连用,审美意蕴整合了这两者不同的内涵,然在不同场合,亦需整体细观,方可愈见其深刻意旨。

7、一、“本色当行”的复杂意蕴明代著名戏剧理论家王骥德曰:“当行本色之说,非始于元,亦非始于曲,盖本宋严沧浪之说诗。

8、”可见“当行本色”之说,早在元人言曲之前就已出现。

9、较早将“本色”一词引入文艺理论领域的是刘勰,其《诠赋》篇曰:“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

10、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

11、丽词雅义,符采相胜,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文虽杂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此立赋之大体也。

12、”此处,“色”即“文”“丽词”,“本”即“质”“雅义”,“本”“色”尚未合体。

13、刘勰又于《通变》篇曰:“今才颖之士,刻意学文,多略汉篇,师范宋集,虽古今备阅,然近附而远疏矣。

14、夫青生于蓝,绛生于蒨,虽逾本色,不能复化。

15、”此处“本色”运用本义,为“本来颜色”之意,刘勰以“本色”为喻,意在批评时人“师今而不师古”之弊,强调“变化”“突破”的重要性。

16、“当行”一语,始出于王若虚《滹南诗话》,其引晁无咎评黄山谷词曰:“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乃著腔子唱和诗耳。

17、”此处“当行”即指行家、内行的意思。

18、宋人严羽论诗,将“本色”“当行”对举,是二者并用的最早记载,《沧浪诗话·诗辨》曰:“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19、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

20、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21、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22、汉魏尚矣,不假悟也。

23、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他虽有悟者,皆非第一义也。

24、”又《诗法》曰:“须是本色,须是当行。

25、”郭绍虞借陈师道《后山诗话》评韩愈“以文为诗”和苏东坡“以诗为词”而“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语以及《滹南诗话》评黄山谷词“不是当行家语”都强调,“当行”“本色”二词义有出入,“本色”指自然之色,“当行”指内行,不过二者均强调符合特定文体体裁的传统功用及其审美特色,即不破坏原来的体制以逞才学,形式纯粹,格调协调。

26、由上可知,诗、文、词论中“本色当行”所体现出来的基本审美大致相同,强调无论学习、创作还是欣赏,都要符合文体特色,谨守技法法度,文是文,诗是诗,词是词,不越出诗、文、词各自的文体之规。

27、承继诗文词之论,戏剧美学中的“本色当行”也多强调“得体”“合体”,抱体守一,强调在“曲之体制”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设置角色,张本表演。

28、 不过,诚如后人对“陈后山指摘苏词”提出质疑一样,对于戏剧的“本色当行”,元明清及近代曲论家的看法也多有辩证和宽佑之语。

29、总体而言,“本色当行”的戏剧审美主要体现在对戏剧语言、结构布局、情感把握以及舞台表演等的审美要求上。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