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虱若虫(飞虱)

导读 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飞虱若虫,飞虱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稻飞虱的越冬虫态和越冬区域因种类而...

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飞虱若虫,飞虱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稻飞虱的越冬虫态和越冬区域因种类而异。

2、褐飞虱在广西和广东南部至福建龙溪以南地区,各虫态皆可越冬。

3、冬暖年份,越冬的北限在北纬23°~26°,凡冬季再生稻和落谷苗能存活的地区皆可安全越冬。

4、在长江以南各省每年发生4~11代,部分地区世代重叠。

5、其田间盛发期均值水稻穗期。

6、白背飞虱在广西至福建德化以南地区以卵在自生苗和游草上越冬,越冬北限在北纬26°左右。

7、在中国每年发生3~8代,为害单季中、晚稻和双季早稻较重。

8、灰飞虱在华北以若虫在杂草丛、稻桩或落叶下越冬,在浙江以若虫在麦田杂草上越冬,在福建南部各虫态皆可越冬。

9、华北地区每年发生4~5代,长江中、下游5~6代,福建7~8代。

10、田间为害期虽比白背飞虱迟,但仍以穗期为害最烈。

11、稻飞虱长翅型成虫均能长距离迁飞。

12、趋光性强,且喜趋嫩绿;但灰飞虱的趋光性稍弱。

13、成虫和若虫均群集在稻丛下部茎秆上刺吸汁液,遇惊扰即跳落水面或逃离。

14、卵多产在稻丛下部叶鞘内,抽穗后或产卵于穗颈部内。

15、褐飞虱取食时,口针伸至叶鞘韧皮部,先由唾腺分泌物沿口针凝成“口针鞘”抽吸汁液。

16、植株嫩绿、荫蔽且积水的稻田虫口密度大。

17、一般是先在田中央密集为害,后逐渐扩大蔓延。

18、水稻孕穗至开花期的植株中水溶性蛋白含量增高,有利短翅型的发生。

19、此型雌虫产卵量大,雌性比高,寿命长,常使褐飞虱虫口激增。

20、在乳熟期后,长翅型比例上升,易引起迁飞。

21、中国各稻区褐飞虱的虫源,有人认为主要由热带终年繁殖区迁来。

22、长翅型从南向北迁飞;在秋季又从北向南回迁。

23、褐飞虱的迁飞属高空被动流迁类型,在迁飞过程中,遇天气影响,会在较大范围内同期发生“突增”或“突减”现象。

24、但中国也有人持本地虫源见解的。

25、褐飞虱每雌一般产卵150~500粒。

26、产卵痕初不明显,后呈褐色条斑。

27、白背飞虱的习性与褐飞虱相近似,但食性较广。

28、长翅型成虫也具远距离被动迁飞特性。

29、在稻株上取食部位,比褐飞虱稍高,并可在水稻茎秆和叶片背面活动。

30、长翅型雌成虫可产卵300~400粒,短翅型产卵量约高20%。

31、少数产卵于叶片基部中脉内,产卵痕开裂。

32、灰飞虱先集中田边为害,后蔓延田中。

33、越冬代以短翅型为多,其余各代长翅型居多,每雌产卵量100多粒。

34、稻飞虱对水稻的为害,除直接刺吸汁液,使生长受阻,严重时稻丛成团枯萎,甚至全田死秆倒伏外,产卵也会刺伤植株,破坏输导组织,妨碍营养物质运输并传播病毒病。

35、褐飞虱在中国北方各稻区均有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自治区)发生较烈。

36、白背飞虱分布范围大体相同,以长江流域发生较多。

37、这两种飞虱还分布于日本、朝鲜、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

38、灰飞虱以华北、华东和华中稻区发生较多;也见于日本、朝鲜。

39、3种稻飞虱都喜在水稻上取食、繁殖。

40、褐飞虱能在野生稻上发生,多认为是专食性害虫。

41、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则除水稻外,还取食小麦、高粱、玉米等其他作物。

42、湖北、四川、江浙、上海年生5—6代,福建7—8代,北方4—5代,在福建、两广、云南冬季3种虫态可见,其它地区多以3、4龄若虫在麦田、绿肥田、河边等处禾本科杂草上越冬。

43、翌年早春旬均温高于10℃越冬若虫羽化。

44、发育适温15—28℃,冬暖夏凉易发生。

45、天敌有稻虱缨小蜂等。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