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三大基本原理(系统论)
您好,蔡蔡就为大家解答关于系统论三大基本原理,系统论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什么是“老三论”、“新三论” 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先后创立并获得迅猛发展的三门系统理论的分支学科。
2、虽然它们仅有半个世纪,但在系统科学领域中已是资深望重的元老,合称“老三论”。
3、人们摘取了这三论的英文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把它们称之为SCI论。
4、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是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确立并获得极快进展的三门系统理论的分支学科。
5、它们虽然时间不长,却已是系统科学领域中年少有为的成员,故合称“新三论”,也称为DSC论。
6、 “老三论”、“新三论”理论概述 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系统论的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7、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8、所谓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9、贝塔朗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等级观点。
10、指出复杂事物功能远大于某组成因果链中各环节的简单总和,认为一切生命都处于积极运动状态,有机体作为一个系统能够保持动态稳定是系统向环境充分开放,获得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结果。
11、系统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动态性、有序性三大基本特征。
12、 控制论是著名美国数学家维纳(Wiener N)同他的合作者自觉地适应近代科学技术中不同门类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而创始的。
13、它摆脱了牛顿经典力学和拉普拉斯机械决定论的束缚,使用新的统计理论研究系统运动状态、行为方式和变化趋势的各种可能性。
14、控制论是研究系统的状态、功能、行为方式及变动趋势,控制系统的稳定,揭示不同系统的共同的控制规律,使系统按预定目标运行的技术科学。
15、 信息论是由美国数学家香农创立的,它是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系统的信息如何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和控制的一门科学。
16、信息就是指消息中所包含的新内容与新知识,是用来减少和消除人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
17、信息是一切系统保持一定结构、实现其功能的基础。
18、狭义信息论是研究在通讯系统中普遍存在着的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如何提高各信息传输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一门通讯理论。
19、广义信息论被理解为使运用狭义信息论的观点来研究一切问题的理论。
20、信息论认为,系统正是通过获取、传递、加工与处理信息而实现其有目的的运动的。
21、信息论能够揭示人类认识活动产生飞跃的实质,有助于探索与研究人们的思维规律和推动与进化人们的思维活动。
22、 2、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于1969年提出来的。
23、一般说来,开放系统有三种可能的存在方式:(l)热力学平衡态;(2)近平衡态;(3)远离平衡态。
24、耗散结构论者认为,系统只有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
25、才有可能向着有秩序、有组织、多功能的方向进化,这就是普利高津提出的“非平衡是有序之源”的著名论断。
26、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普利高津发现,当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由于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非对称的涨落现象,当达到非线性区时,在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条件下,系统将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的无序混沌状态自发地转变为一种在时空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
27、事物的这种在非平衡状态下新的稳定有序结构就称为耗散结构。
28、而耗散结构论则是探索耗散结构微观机制的关于非平衡系统行为的理论。
29、系统论所要寻求的也就是这种具有有序性的稳定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说,耗散结构论与系统有异曲同工之妙。
30、 协同论是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在1973年创立的。
31、 他科学地认为自然界是由许多系统组织起来的统一体,这许多系统就称为小系统,这个统一体就是大系统。
32、在某个大系统中的许多小系统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它们的平衡结构,而且由旧的结构转变为新的结构,则有一定的规律,研究本规律的科学就是协同论。
33、协同学理论是处理复杂系统的一种策略。
34、协同学的目的是建立一种用统一的观点去处理复杂系统的概念和方法。
35、协同论的重要贡献在于通过大量的类比和严谨的分析,论证了各种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都是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相互影响又协调一致的结果。
36、它的重要价值在于既为一个学科的成果推广到另一个学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人们从已知领域进入未知领域提供了有效手段。
37、 突变理论是比利时科学家托姆在1972年创立的。
38、其研究重点是在拓扑学、奇点理论和稳定性数学理论基础之上,通过描述系统在临界点的状态,来研究自然多种形态、结构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非连续性突然变化现象,并通过耗散结构论、协同论与系统论联系起来,并对系统论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39、突变理论通过探讨客观世界中不同层次上各类系统普遍存在着的突变式质变过程,揭示出系统突变式质变的一般方式,说明了突变在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中的普遍意义;它突破了牛顿单质点的简单性思维,揭示出物质世界客观的复杂性。
40、突变理论中所蕴含着的科学哲学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内部因素与外部相关因素的辩证统一;渐变与突变的辩证关系;确定性与随机性的内在联系;质量互变规律的深化发展。
41、 通过下面的文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新三论和老三论的特点。
42、 自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之后,出现了形而上学领域广泛探讨系统哲学的局面。
43、现在比较流行的是由欧文·拉兹洛先生的系统哲学。
44、系统哲学的世界观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图景:从宇宙基本构件到可经验的有形自然实体,从有形自然实体到有机生物、人,再从人到大尺度的宇宙星体,一切存在都是相互联系的,但是万物的相互作用不是无序的一团乱麻,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它们都具有同一或者说不变的构型,这种构型叫做系统,在我们存在的光锥内,这些系统从最基本的能量波产生出来,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纽结、超纽结,在各种由相互作用构成的条件中,纽结逐步演化出一个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个透明的、具有高度有序性的系统世界。
45、在每个等级上,系统都是其下层组分的整体,同时又是上层系统的参加者。
46、在系统等级体系内,每一个等级结构都是协调其下层组分在整体意义上发挥由上层系统决定其配定位置的效能的分界面。
47、由系统为基本构型的存在具有不可还原性,任何一个系统如果拆成其组分后都不可能具有作为整体上存在的系统的特性和功能,这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48、在由系统构成的世界中,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从最基本的能量流向日趋复杂化的系统构型发展。
49、这就是说系统的世界具有单一的时间之矢。
50、系统一旦成形,它具有自我稳定特性,这种特性能够使它成为能在各种扰动环境中能够抵抗熵的宇宙的构件(构件的意义就是自稳定),任何一个系统解体都不会完全瓦解到宇宙史开端,同时任何一个系统解体而贡献出来的宇宙要素都能够在现在这个有序的世界中找到一个合乎现有秩序的容身之地。
51、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都是研究系统演化的理论,都是试图找到一个能对系统结构的自发形成起支配作用的原理。
52、它们从二个不同的方面,互相补充地说明了系统的演化原理。
53、耗散结构理论是物理化学家普利高津创立的,它对远离平衡态的系统演化提出方案。
54、该理论认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不断地与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一旦系统的某个参量达到一定的阈值,通过涨落,系统就可以产生转变,由原来混沌无序的混乱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55、他把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所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命名为“耗散结构”。
56、一个系统由混沌向有序转化形成耗散结构,至少需要4个条件:①必须是开放系统;②必须远离平衡态;③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④涨落导致有序。
57、 协同学是物理学家哈肯创立的,形成于70年代初。
58、它对非远离平衡态系统实现的系统演化提出了方案。
59、哈肯在研究中发现有序结构的出现不一定要远离平衡,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协同动作也能够导致系统演化(内因对于系统演化的价值和途径)。
60、他认识到熵概念的局限性,提出了序参量的概念。
61、序参量是系统通过各要素的协同作用而形成,同时它又支配着各个子系统的行为。
62、序参量是系统从无序到有序变化发展的主导因素,它决定着系统的自组织行为。
63、当系统处于混乱的状态时,其序参量为零;当系统开始出现有序时,序参量为非零值,并且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善和系统有序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大,当接近临界点时,序参量急剧增大,最终在临界域突变到最大值,导致系统不稳定而发生突变。
64、序参量的突变意味着宏观新结构出现。
65、 突变论吸收了系统结构稳定性理论、拓扑学和奇点理论的思想,发展出一套研究不连续现象的数学方法。
66、突变论认为,系统的相变,即由一种稳定态演化到另一种不同质的稳定态,可以通过非连续的突变,也可以通过连续的渐变来实现,相变的方式依赖于相变条件。
67、如果相变的中间过渡态是不稳定态,相变过程就是突变;如果中间过渡态是稳定态,相变过程就是渐变。
68、原则上可以通过控制条件的变化控制系统的相变方式.。
本文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会喜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