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勤奋苦读的事例(古代名人勤学事例)
您好,蔡蔡就为大家解答关于古代名人勤奋苦读的事例,古代名人勤学事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2、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3、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4、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5、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6、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7、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8、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9、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10、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11、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12、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13、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14、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15、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16、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17、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18、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19、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20、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
21、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
22、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
23、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
24、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
25、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
26、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27、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
28、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
29、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
30、《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31、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32、”“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本文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会喜欢。
猜你喜欢